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台风研究所!

工作动态

使命召唤,“追风先行者”再出发——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开展台风“丹娜丝”外场观测试验

发布时间:2025-07-09 16:18:18   作者: 戴宇凡

7月5日2时,南海热带低压加强为今年4号台风“丹娜丝”,并向着台湾海峡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加强为强台风。7月7日0时前后,“丹娜丝”以台风级的强度在我国台湾嘉义县沿海登陆。这也是近120年以来,首次有台风登陆嘉义县。8日,台风“丹娜丝”掉头转向浙闽沿海,8日21点25分左右,“丹娜丝”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登陆,当天23点45分左右,再次登陆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纵观“丹娜丝”的发展历程,“丹娜丝”在我国东南沿海走出了怪异的“Z”型路径,极其罕见。早在“丹娜丝”生成之前,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野外观测党员突击队便早已关注到了孕育“丹娜丝”的扰动胚胎。由于不同模式以及AI大模型对未来台风活动的预报存在较大的分歧,观测团队连续多日开展台风活动趋势展望讨论,对热带扰动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会同亚太台风研究中心的台风观测团队讨论未来开展台风观测的可能性。


图1.台风野外观测党员突击队

随着“丹娜丝”逐渐靠近台湾岛,根据台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参考亚太台风研究中心穆穆院士工作站开发的CNOP台风目标观测敏感区识别系统的识别结果,观测团队决定前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开展外场观测试验。尽管留给观测团队的准备时间十分紧张,但观测团队成员们仍旧有条不紊地做好观测准备,义不容辞地逆风而上。


图2.台风野外观测党员突击队队员安装加固自动气象站

本次观测试验依托台风所在我国东南沿海“一站多点”的台风观测站点布局,联合浙江沿海气象局以及杭州佐格、联赣光电、青岛华航和宜通华盛等多家设备厂家,利用移动风廓线雷达、移动X波段相控阵雷达以及多型激光雷达开展外场观测,以期获取台风“丹娜丝”从外雨带到内核区结构特征的演变以及登陆台风强降水的云微物理特征。在开展地基/海基观测的同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风云系列卫星,针对台风“丹娜丝”的风圈结构特征开展分析,形成海地天多平台协同观测。


图3.台风野外观测党员突击队队员检查风廓线雷达数据传输情况


图4.移动X波段相控阵雷达对台风“丹娜丝”开展观测

在外场观测期间,外场观测数据将会实时传输到后方的数值预报团队,将观测数据同化进入业务模式当中,以评估外场观测资料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贡献,为台风监测预报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未来,台风所将主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充分发挥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国际平台优势,进一步推动亚太区域台风国际科学试验,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助力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文/初审:戴宇凡 复审:唐碧 终审:梅勇成)